消毒已足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要。高温和紫外是消毒常用的两种物理方法。
先说高温。
在日常生活中,高温是常见的消毒方式,简单的就是煮沸。煮开后病原菌蛋白质变性,丧失感染力。多数家长在对一次性奶瓶进行消毒时还是选择煮沸,但煮沸的问题容易造成奶嘴老化,缩短使用寿命。
和普通牛奶一样,一般有两种消毒方式,一种是巴氏杀菌,加热至60度,半小时(或者巴氏灭菌:75度,15秒)。二是超高温杀菌,140度,2秒。
巴氏灭菌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方法,在60℃30分钟或75℃15秒内可以杀死大部分微生物。
另外一种物理消毒的方法是紫外线。紫外光杀菌原理是通过紫外线破坏病原菌的DNA或RNA结构,使其失去蛋白质合成与复制能力。灭菌效果更好。并且属于冷源,因此在达到消毒效果的同时,不会对一次性奶瓶造成高温伤害。
紫外光(ultravioletrays,UV)有三种类型,依波长划分为:UVA(315-400nm)、UVB(280-315nm)和UVC(200-280nm)。
并不是所有波长的紫外光可以快速杀灭病毒。一般而言,UVA和一小部分的UVB几乎都是在阳光下到达地面的,而大部分UVC将被臭氧层吸收。而UVC主要起着杀灭病毒的作用,因为RNA病毒的紫外吸收峰值为250nm波长,因此UVC也是市场上紫外灯消毒的主要波段。
比如说我家前两年买了一个紫外灯消毒柜,在疫情期间派上了用场。第1次口罩有点短缺,用紫外线灯消毒能很好的消灭上面的微生物。
但是在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提醒,因为紫外线灯管在进行消毒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臭氧,所以在使用时要记住在房间里做好通风工作,一定要定期更换灯管,防止破裂,因为紫外灯管含有汞,一旦破裂,对人体很不利。所以选用紫外光的新材料选用紫外灯对其进行消毒,不含汞,也无臭氧。
所以,使用高温+紫外光能对婴儿一次性奶瓶进行消毒。市场上婴儿用品消毒柜,消毒原理不外乎这两种方法的组合。
但是在实际选择消毒的过程中,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。举例来说,当我们第1次用它的时候,是在封闭的中心。房内配有婴儿消毒柜,但是那是开放式的,里面的容量略小,灯管消毒。
我们家在实践中关心的是:
灭菌容量:作为消毒柜,消毒能力是重要的指标。采用双紫外灯珠照射+巴氏灭菌,减少细菌的99.99%,保护宝宝健康。
在此要指出的是,目前市面上的紫外消毒柜只有两种光源:紫外灯和紫外灯。电灯不仅寿命短,还含有汞,对身体有害。如果破了,后果不堪设想,工作时还会产生臭氧,造成身体不适。所以,更多人推崇紫外灯,使用寿命可达20,000小时,无水银,更安全。
双层上、下10个灯珠设计,8K镜面不锈钢反光,UVC的反光效果提高35%,基本消毒无死角。
另外一种灭菌方法是65度恒温消毒,既可有效杀灭细菌,又可有效防止物品老化变形,特别是硅胶奶嘴、吸奶器。
大批量:因为有时一次要消毒的物品很多,小容量的消毒柜就不会小了——准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低估婴儿用品的数量。本消毒柜容量22升,上下两层空间可任意调整高度。例如我婴儿有三个奶瓶,其它零碎物品一次可以放进去;拿到65℃,不烫手。